傳統蒙古包木構件尺寸及拆裝特性
發布時間:2018-04-11 14:56
1、傳統蒙古包整體形狀與木構件尺寸的關系
蒙古包整體的形狀近似1個球體,由圍壁圍圈而成的圓柱底部、天窗和頂桿構成的錐形包頂兩部分組成。底部與包頂的比例應為0.63:1。蒙古包圍壁的網眼結構可以通過伸縮變化調整不同的髙度和寬度,同時圍壁的片數也可以按照一定規格進行增減,從而更大幅度的調整蒙古包面積的大小。
2、傳統蒙古包的拆裝特征
通過計算,蒙古包模塊化、標準化的木構件設計使蒙古包搭建有較大的可預測性,可根據實際需要隨意控制使用空間的大小。蒙古包木構件模塊化、標準化的設計內涵,使漿古包的搭建、拆卸、搬運簡單快捷,集中體現其優越的拆裝特征。
傳統蒙古包的搭建
牧民非常講究蒙古包的選址,他們要根據季節、風向、地形、光照、水源和畜群等因素確定,蒙古族稱其為“選故鄉”(努塔格烏吉胡),一般選擇較平整的土地稍加整理就可以搭建。
確定欲建蒙古包的中心位置,將天窗按正南正北方向擺好,然后展開圍壁片,按規定片數對齊綁在一起,并圍成近似圓形。在正南方向留出門口,再將圍壁片兩端與門框固定形成1個封閉的圓形圍墻。這時圍壁的展開程度決定了蒙古包的髙度,圍壁墻圈的直徑就是蒙古包的大小。
舉起連接式天窗時,其上連接的頂桿自然打開,將其末端預先穿好的繩扣分別套在相應圍壁頭上,就形成了蒙古包的木構架。在搭建插榫式天窗的蒙古包時,從天窗北面正中向兩邊開始插頂桿,固定的時候頂桿末端上的環兒掛在圍壁頭上。然后分別把圍氈、苫氈和頂氈鋪在木構架上,再圍上內外綁繩,推上門扇,1座美麗的蒙古包就搭好了。2個熟練的牧人在一兩個小時內就可以完成這一工作。
傳統蒙古包的拆卸與運輸
蒙古包的拆卸基本上以按搭建相反的順序進行,解開綁繩、卸下頂氈、苫氈和圍氈,再將木構架自上而下分解就可以了。需要指出的是,日常生活中,蒙古包的拆卸與運輸是密不可分的。蒙古草原上有專門的勒勒車,它的車轅比較長,適用于運輸連接式天窗。牧民們在解開綁繩、卸下各種氈子時,都要隨手將其卷好,并準確放置在勒勒車的確定位置。蒙古包的木架構件也都有確定的裝載與固定方式。1個蒙古包拆卸完,每個部件都已經固定在車上,馬上就可以出發。
3、結論
草原上“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產、生活方式和自然環境是傳統蒙古包拆裝結構形式的根源。長久以來草原先民積累的智葸與技藝使這種拆裝結構具有獨特的設計特征與文化內涵。蒙古包的天窗、頂桿和圍壁等木構件具有模塊化、標準化的尺寸和規格,是傳統拆裝結構建筑設計的重要范例。蒙古包快速簡便的搭建、拆卸與運輸也體現了獨特的拆裝設計特征。
本文對蒙古包木構件的數據分析,對于今后開發蒙古包的建筑材料與“類蒙古包”式建筑樣式的開發苻指導意義。深入研究蒙古包的拆裝設計特征,提出的觀點與數據可以為現代蒙古包沒計與制造提供理論依據,并為現代拆裝結構設計提供參考。